鹰鹘苑

标题: 科学怪鹰之六 [打印本页]

作者: accipiter    时间: 2011-2-15 04:55
标题: 科学怪鹰之六
(作者按:所有图片摘自网路)

前面五篇文章,我和朋友们探讨了圈养猛禽的各种杂交可能性,我知道很多朋友对这科目非常兴奋,但很多朋友对杂交完全是负面的看法,我想在这系列的最后一篇,我们应该从较高的高度,来看这整件事。

首先,杂交都是违反自然定律的吗?过去我们一直对达尔文进化论保持生物演化是扇状分化的看法,特别是动物学家,但植物学家早就发现,许多植物的种化,并不是单纯的分化,许多植物新种是由异种杂交而来,到近代,特别是鸟类学家发现,近九千种鸟类中有至少一成左右的品种有异种杂交的记录,著名鸟类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退休教授噶兰特夫妇(Grants)在1992年在国际顶尖科学期刊Sciences就发表了一篇鸟类杂交在演化上的角色,他们观察的和达尔文一样,都是加拉巴哥群岛上的达尔文雀,他们发现杂交可以加速演化的速度以适应快速变迁的环境。而物种杂交在气候变迁剧烈的今日,有越来越越多的迹象,如可能温室效应的影响,这几年已经在加拿大发现至少两例北极熊和棕熊杂交的例子。


在加拿大发现的北极熊和棕熊杂交个体

以大家喜爱的猛禽而言,自然界就有一些鹰种其实就是天然杂交的结果,比如传奇之隼的阿尔泰隼,这几年经由基因技术的分析发现,是矛和猎在天然环境下反复杂交的结果,难怪许多人穷毕生之力找不出阿尔泰隼长什么样子,另外一个是绿角岛鸢(Cape Verde Kite Milvus fasciicauda),其实是欧洲的红鸢(Red Kite Milvus milvus)和黑鸢的杂交。

底下就是一些天然猛禽杂交的例子:


在中东发现的不知种源雕杂交个体


美洲苍和库柏氏鹰杂交个体


乌雕和小乌雕杂交个体


黑色红尾鹰和毛足鵟杂交个体


红尾鹰和红肩鹰杂交个体


绿角岛鸢(Cape Verde Kite Milvus fasciicauda),其实是欧洲的红鸢(Red Kite Milvus milvus)和黑鸢的杂交个体


虎头海雕和白头海雕杂交个体(较大那只)

其实除了这些例子,实际上猛禽杂交在自然界的事例可说不胜枚举,2006年美国乔治亚大学教授Eugene M. McCarthy出版了一本有关鸟类杂交的书(Handbook of Avian Hybrids of the World),其中记录了科学界有记录的各种鸟类杂交事例,这书Google数码图书馆有,可以连的上的话,大家可以到这看看(http://spinus.info/Images/books/AH743697479746.pdf),翻到180-187页,书上记录的比我写的前五篇还要惊人。Eugene M. McCarthy是近年来新演化论大将,他认为异种杂交在物种演化所占的地位,比我们所知要重要许多,特别是在环境变迁剧烈的时代。



而人为造成的杂交都是负面的吗?的确;杂交在维持一个品系的纯净是有许多负面影响的,但那是以定格的方式来看一个生态系统,问题是生态系统是动态的,持续变化的。物种的纯净不变有时在快速变动的生态系反而有时是个负面因子。

自然界许多异种间的杂交其实一直以小量的方式进行着,许多成功的后代也没有繁殖能力,或因天择而没有繁殖的机会,所以对族群的影响非常小,甚至就算有繁殖能力,由于这种事件机会很小,每一代只有1/2基因遗传下去,到第二代就只有1/4,...1/8,1/16,1/32,1/64,1 /128, 1/256....到第八代,这外来基因在个体上只留下0.004也就是千分之4不到,到第十代就几乎看不出来了。但这些微量存在的外来基因却有可能成为该族群适应新环境的救命因子。

外来栗翅鹰和当地普通鵟在英国自然杂交个体

在保护稀有物种时,族群数量少,就容易受地区性的传染疾病,天灾或环境改变而一次灭绝,我想这是大家所知的,从另一方面来讲,族群数量少,第一容易近亲交配,许多隐性缺陷基因就容易表现出来,如生理的残缺,智能的障碍,第二基因库多样性降低,对变动的生态系难以有足够适应能力。

美国的佛罗里达山狮就是明显的例子,到80年代末,整个族群大概只有不到90只,而这个族群自19世纪末就和其他地区隔离,没有基因交换。 90年代有关单位收集了五对幼狮准备从事圈养繁殖,但却发现许多有先天性疾病,特别是心脏方面的缺陷,造成幼狮早夭。大家都知道问题是什么?也知道解决的方法是什么?但辩论一直因为“违背自然”这鬼魅缠绕,无法下定论。

专家计算的结果,当时30-50只总族群的佛罗里达山狮需要增加20%的基因歧异度,也就是要引进6-10只其他亚种山狮才能挽救这个品种。结果1995年由德州引进8只2-4岁的母狮(公狮攻击性太强)。1998年只剩下6只还活着,其他开始和当地公狮产生后代,他们杂交的后代也在后来开始生殖,到 2003年有关机关将剩下的3只活着的德州母狮移走。后来研究发现这八年整个族群有增加到87只,杂交后代比纯种后代存活率高三倍,而且会使用许多原来不用的环境。

拯救美国东部游隼是另一个例子,到1970年代初,整个美东已经没有原来游隼种群来源了,但一个失去顶端掠食动物的生态系是有着许多潜在危机的,在失去原来种源的情况下,一个负责这项计划的人能怎么作?唯一的选择就是让“天”去挑选最好的种源,因为当地天择的条件还在,只要把各种基因组成放到这环境,自然就会挑选最适合的留下来。所以游隼基金会就收集了世界各地能收集到的游隼亚种,加以杂交,再让自然去选择。到今日,奇怪的是美国东部的游长得非常近似原来的游?我想天择发挥了他的效果。

当然杂交也有许多问题,例如非洲蜜蜂和欧洲蜜蜂在美洲的杂交所产生的所谓“杀人蜂”。美洲的红狼和郊狼的杂交,美州黑鸭,夏威夷鸭和绿头鸭的杂交都是很严重的问题。 就蜜蜂的问题来说,昆虫为族群生物学上所谓的R-selection类,也就是时机对了就是拼命的生,让这类物种杂交;生态污染的风险本来就很大(其实水稻也是.....),红狼和美州黑鸭,夏威夷鸭的问题是这是没有控制的杂交,而且他们本身的族群小于和他们杂交的物种,所以变成他们本身的基因被冲淡。

最后,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中学生物学课本有关遗传学或基因学的起源?现代遗传学是19世纪中叶,奥地利天主教奥古斯丁修会修士/科学家门得尔(Gregor Johann Mendel)由计算豌豆杂交后代的形态比例而发展出来的,如果没有杂交的过程,也不会有今天的遗传基因学。

所以说,就像枪,杂交只是一个中性的手段;用到好的方向它就是好的,用到不好的方向,它就是不好的,就看目的和从事的人如何控制这个过程了。

全文完


作者: zhgu    时间: 2011-2-15 07:39
顶起顶起!
作者: 鹰鹘    时间: 2011-2-15 08:53
  感谢教授精彩奉献
作者: 晴桑雨织    时间: 2011-2-15 09:14
又重温了一遍生物学
作者: 小强鹰具    时间: 2011-2-15 10:00
请问老秃教授杂交出来的鹰或隼有生育能力吗

作者: accipiter    时间: 2011-2-15 10:23
请问老秃教授杂交出来的鹰或隼有生育能力吗
小强鹰具 发表于 2011-2-15 10:00
鹰目前还不清楚,但隼杂交的公的大部分有繁殖力,但母的要看杂交双方血缘的远近。


作者: 五哥    时间: 2011-2-15 11:03
感谢教授,看您的帖子,长知识。
作者: 煜旗    时间: 2011-2-15 11:04
请问老秃教授鹰隼他们在野外,也会杂交????
作者: accipiter    时间: 2011-2-15 11:12
请问老秃教授鹰隼他们在野外,也会杂交????
煜旗 发表于 2011-2-15 11:04

会呀,而且杂交的种类比人养的还多,今天这篇谈的都是自然在野外杂交的猛禽呀!

作者: zhike88    时间: 2011-2-15 13:37
本帖最后由 zhike88 于 2011-2-15 13:40 编辑

杂多了不好,不杂也不好,适量吧,1-6都看完了这是自己的看法,人工的怎么杂都好,放生就别了,自然的怎么杂影响都不大的,据率很低也很难成活。今年我也弄个红和燕子一起养看看,不知道能不能杂得了哈哈!


作者: Shiuan    时间: 2011-2-15 16:13
请教教授几个问题:
您所说的“美国东部的游长得非常近似原来的游”,意思是自然从基因上重新建立了“拟anatum”?
anatum的绝种是否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游隼基金会的所为?
当时是否针对DDT的禁用已无力回天anatum的种群?
中国大陆对DDT的禁用并不严格,那么中国是否会有重蹈DDT事件覆辙的可能性?
作者: accipiter    时间: 2011-2-15 20:15
请教教授几个问题:
您所说的“美国东部的游长得非常近似原来的游”,意思是自然从基因上重新建立了“拟an ...
Shiuan 发表于 2011-2-15 16:13

其实anatum从来没有绝种,绝种的是北美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族群,密西西比河以西的族群因为开发的程度低,一直还有。不过美东的族群和美西的族群型态上和行为上和都差异,其实加拿大东部也有一些存在,但整个残存的数量都不大,且分布广,要采取来从事圈养繁殖是有相当困难和阻力。

我有次跟一个游隼基金会的朋友聊天,他认为现在美东的游长得和原来的很类似因该和天泽和临近残存的的游加入的基因有关,但DDT的禁用,是最大的原因,不禁用DDT,野放再多的隼出去也没用。

中国目前似乎只有南游是在境内繁殖的,但主要在森林地带,日本亚种在目前的人口压力下,除少数海岛外,可能已自中国绝迹,拟游则在沙漠繁殖,所以DDT对这些族群影响可能小点。当然我想整个中国过去一定有相当大的游隼繁殖族群,但是什么因素让它们消失的,就不是我的知识可以解释的了。不过,就算对粮食需求很大,要人吃毒药总是错的,许多医学研究已经发现DDT不只对鸟有害,对人一样有不良的影响,能禁用DDT,其实对人,对鸟,对大环境都好。

作者: Shiuan    时间: 2011-2-15 21:58
回复 accipiter 的帖子

THX


   

作者: 追逐猎鹰    时间: 2011-2-15 22:08
顶贴学知识
作者: 望着鹰    时间: 2011-2-16 02:36
教授好贴啊,真是长知识了。生物学之深奥,大自然之奥妙啊。学习了
作者: hj346830439    时间: 2011-2-28 20:25
[url][/url]顶起顶起!

作者: 吕如彬    时间: 2011-3-1 19:06
感谢教授精彩奉献
作者: 顺风耳    时间: 2011-10-12 12:03
顶一下,好帖子
作者: 幻妖    时间: 2011-10-12 14:52
求冕雕和鹞子杂
作者: wtls    时间: 2011-10-12 14:57
谢谢楼主,学习了,请问《飞翔的命多多》视频背景音乐是不是楼主给找的,我很喜欢,想下载,但是不知道音乐名字
作者: change    时间: 2011-10-12 16:18
学习了~···~
作者: guohongwei    时间: 2012-5-3 16:45
请问版主杂交的,会不会更凶猛一点啊
作者: 小斌苍猎    时间: 2012-5-3 18:48
学习了    秃鹫教授辛苦
作者: @猎鹰@    时间: 2012-5-3 18:50
学习了,怎么深奥
作者: 神隼海东青    时间: 2012-12-28 18:19

作者: 狩猎迷    时间: 2015-3-6 21:04

作者: 哈尔滨小齐    时间: 2017-6-29 00:48
我想咨询一下苍鹰和雀鹰杂交的个体有吗




欢迎光临 鹰鹘苑 (http://www.zhonghuaying.com/) 猛禽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