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键注册,浏览隐藏内容,结交更多鹰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松雀鹰又叫松子鹰,也是小型猛禽,体形比雀鹰还要小,体长为25~39厘米,体重160~192克。雌鸟的体形比雄鸟大。雄鸟上体为黑灰色,喉部白色,中央有一条宽阔而粗著的黑色中央纹,可以与雀鹰相区别;其余下体为白色或灰白色,具褐色或棕红色斑。尾羽具4道暗色横斑。雌鸟上体为暗褐色,下体为白色,具暗褐色或赤棕褐色横斑。虹膜、蜡膜和脚均为黄色,嘴的基部为铅蓝色,尖端为黑色。
松雀鹰在国外分布于印度、缅甸、斯里兰卡、尼泊尔、孟加拉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在我国分布于湖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台湾、福建等地。松雀鹰在全世界共有8个亚种,我国有3个亚种,南方亚种喉部的中央纵纹宽阔,下体的横斑较粗,在野外不常见, 四川更是少见, 陕西、甘肃的亚种则需要进一步鉴定,在贵州、云南、广西、西藏等地为留鸟,海南为冬候鸟。东南亚种喉部的中央纵纹狭窄,下体的横斑最细,在野外极罕见, 其分布地点尚待进一步研究。台湾亚种喉部中央的纵纹居中,下体的横斑较细,为我国的特产, 仅分布于台湾, 为留鸟,但较为罕见。
松雀鹰主要为留鸟,少数迁徙。栖息于茂密的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以及开阔的林缘疏林地带,冬季下常到山脚和平原地带的小块丛林、竹园与河谷地带。常单独或成对在林缘和丛林边等较为空旷处活动和觅食,也出现于低山丘陵、草地和果园。性情机警,常站在林缘高大的枯树顶枝上,等待偷袭过往的小鸟,并不时发出尖厉的叫声。飞行迅速,也善于滑翔。主要以各种小鸟为食,也吃蜥蜴、蝗虫、蚱蜢、甲虫以及其他昆虫,有时也捕杀鼠类、鹑鸡类和鸠鸽类等。
繁殖期为4~6月份,筑巢于茂密森林中枝叶茂盛的高大树木的上部,位置较高,而且有枝叶隐蔽,一般难以发现。巢主要由细树枝构成,里面放有一些绿树叶,也常常修理和利用旧巢。每窝产卵3~4枚,偶尔也有2枚和5枚的。卵的颜色通常为白色,被有灰色云状斑和红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多。
日本松雀鹰也是小型猛禽,体长23~33厘米,体重75~173克,雌鸟比雄鸟体形大。从前都将它列为松雀鹰的北方亚种,但它不仅在形态上与松雀鹰有所不同,而且在生物学上也有很多显著的区别,因此近年来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它是一个独立的物种。
它的外形和羽色很像松雀鹰,但喉部中央的黑纹较为细窄,不似松雀鹰那样宽而粗著;翅下的覆羽为白色而具有灰色的斑点,而松雀鹰翅下覆羽为棕色;另外日本松雀鹰的腋下的羽毛为白色而具有灰色横斑,而松雀鹰的腋羽为棕色而具有黑色横斑。
日本松雀鹰雄鸟的虹膜为深红色,雌鸟则为黄色。嘴为石板蓝色,尖端黑色。蜡膜为黄色。脚为黄色,爪为黑色。
日本松雀鹰国外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北至勒拿河流域中游地区,东达太平洋沿岸、萨哈林岛、千岛群岛、朝鲜半岛、日本的北海道、本州、琉球群岛,以及菲律宾等地,偶尔还见于印度和缅甸。在我国,繁殖于黑龙江、吉林、河北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近年来也发现它在云南、浙江、甘肃等地繁殖,或者一部分终年留居,一部分为夏候鸟。迁徙季节见于我国东部一带和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在广西、贵州等地为冬候鸟。
日本松雀鹰除了少部分为留鸟外,一般在我国北方为夏候鸟,在南方为冬候鸟,春季于4月末到5月初迁到繁殖地,秋季于9月末到10月初离开繁殖地。主要栖息于山地针叶林和混交林中,也出现在林缘和疏林地带,是典型的森林猛禽。白天活动,喜欢出入于林中溪流和沟谷地带。多单独活动。常见栖息于林缘高大树木的顶枝上,有时亦见在空中飞行,两翅鼓动甚快,常在快速鼓翼飞翔之后接着又进行一段直线滑翔,有时还伴随着高而尖锐的叫声。主要以山雀、莺类等小型鸟类为食,也吃昆虫、蜥蜴、石龙子等小型动物。常在林缘上空捕猎食物,有时也停息在大树顶端,发现地面或路过的猎物时才突然直飞而下捕猎。
繁殖期为5~7月份,常营巢于茂密的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尤其喜欢在针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中的河谷、溪流附近的高大树上营巢,也在林缘疏林中的红松、落叶松等高大树木上营巢,巢主要由细的松树枝和其他细树枝构成。巢的外缘常编以尚带有绿叶的新鲜松树枝,内垫以松针和羽毛。巢小而坚实,呈圆而厚的皿状或盘状,距地面的高度为10~20米。每窝产卵5~6枚,卵的颜色为浅蓝白色,被有少数小的紫褐色斑点,尤以外端较密。经孵化后的卵为灰白色。亲鸟在孵卵期间有强烈的护巢行为,当发现有人进入巢区时常表现出向人攻击的姿势或俯冲过来。所以奉劝驯养日松的朋友得注意:南方的必须在五一过后就放生;北方的到鹰时就不捕了,这时捕到的可能就是刚从南方鹰友手中放回的松子,在繁殖过后才能捕 |
|